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3166|回复: 14

[钙基湿法] 关于升压风机失速点的是如何计算的?

[复制链接]

1

听众

96

回帖

32

积分

中级

积分
32
发表于 2007-10-7 17: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谁知道静叶可调升压风机的失速点是如何计算确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7-10-8 22: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机失速知识讲解

风机失速知识讲解
由流体力学知,当速度为v的直线平行流以某一冲角(翼弦与来流方向的夹角)绕流二元孤立翼型(机翼)时,由于沿气流流动方向的两侧不对称,使得翼型上部区域的流线变密,流速增加,翼型下部区域的流线变稀,流速减小。因此,流体作用在翼型下部表面上的压力将大于流体作用在翼型上部表面的压力,结果在翼型上形成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如果绕流体是理想流体,则这个力和来流方向垂直,称为升力,其大小由儒可夫斯基升力公式确定:
     FLρυ∞Γ
        
Γ-速度环量  ρ-绕流流体的密度
    其方向是在来流速度方向沿速度环量的反方向转90°来确定。
   轴流风机叶片前后的压差,在其它都不变的情况下,其压差的大小决定于动叶冲角的大小,在临界冲角值以内,上述压差大致与叶片的冲角成比例,不同的叶片叶型有不同的临界冲角值。翼型的冲角超过临界值,气流会离开叶片凸面发生边界层分离现象,产生大面积的涡流,此时风机的全压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失速现象。如图1

a、风机正常工况时的气体流动状况

b、风机脱流工况时的气体流动状况
  图1  风机正常工况与脱流工况的气流状况对比
  泵与风机进入不稳定工况区,其叶片上将产生旋转脱流,可能使叶片发生共振,造成叶片疲劳断裂。现以轴流式风机为例说明旋转脱流及其引起的振动。当风机处于正常工况工作时,冲角等于零,绕翼型的气流保持其流线形状,如图示:当气流与叶片进口形成正冲角时,随着冲角的增大,在叶片后缘点附近产生涡流,而且气流开始从上表面分离。当正冲角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气流在叶片背部的流动遭到破坏,升力减小,阻力却急剧增加,这种现象称为旋转脱流失速。如果脱流现象发生在风机的叶道内,则脱流将对叶道造成堵塞,使叶道内的阻力增大,同时风压也随之而迅速降低。
  风机的叶片由于加工及安装等原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形状和安装角,同时流体的来流流向也不完全均匀。因此当运行工况变化而使流动方向发生偏离时,在各个叶片进口的冲角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某一叶片进口处的冲角达到临界值时,就首先在该叶片上发生脱流,而不会所有叶片都同时发生脱流。如图2示:假设在叶道2首先由于脱流而出现气流阻塞现象,叶道受堵塞后,通过的流量减少,在该叶道前形成低速停滞区,于是原来进入叶道2的气流只能分流进入叶道13。这两股分流来的气流又与原来进入叶道13的气流汇合,从而改变了原来的气流方向,使流入叶道1 的气流冲角减小,而流入叶道3 的冲角增大,由此可知,分流的结果将使叶道1内的绕流情况有所改善,脱流的可能性减小,甚至消失,而叶道3内部却因冲角增大而促使发生脱流,叶道3内发生脱流后又形成堵塞,使叶道3前的气流发生分流,其结果又促使叶道4内发生脱流和堵塞,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使脱流现象所造成的堵塞区沿着与叶轮旋转相反的方向移动。试验表明,脱流的传播相对速度W1远小于叶轮本身旋转角速度W因此,在绝对运动中,可以观察到脱流区以WW1的速度旋转,方向与叶轮转向相同。
  风机进入不稳定工况区运行,叶轮内将产生一个到数个旋转脱流区,叶片依次经过脱流区要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这种交变应力会使叶片产生疲劳。叶片每经过一次脱流区将受到一次激振力的作用,此激振力的作用频率与旋转脱流的速度成正比,当脱流区的数目23……时,则作用于每个叶片的激振力频率也作2倍、3……的变化。如果这一激振力的作用频率与叶片的固有频率成整数倍关系,或者等于、接近于叶片的固有频率时,叶片将发生共振。此时,叶片的动应力显著增加,甚至可达数十倍以上,使叶片产生断裂。一旦有一个叶片疲劳断裂,将会将全部叶片打断,因此,应尽量避免泵与风机在不稳定工况区运行。
 图在轴流风机QH性能曲线中,全压的峰值点左侧为不稳定区,是旋转脱流区。从峰值点开始向小流量方向移动,旋转脱流从此开始,到流量等于零的整个区间,始终存在着脱流。


 
                   图2  动叶中旋转脱流的形成

                            图3   轴流风机的QH性能曲线


图4  轴流风机失速探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  轴流风机失速探头性能图
 
   旋转脱流对风机性能的影响不一定很显著,虽然脱流区的气流是不稳定的,但风机中流过的流量基本稳定,压力和功率亦基本稳定,风机在发生旋转脱流的情况下尚可维持运行,因此,风机的工作点如落在脱流区内,运行人员较难从感觉上进行判断


    因为旋转脱流不易被操作人员觉察,风机进入脱流区工作对风机安全始终构成威胁,所以一般大容量轴流风机都装有失速探头以帮助运行人员及时发现危险工况。如图所示:失速探头由两根相隔约3mm的测压管所组成,安装于叶轮叶片的进口前,测压管中间用厚3mm高(突出机壳的距离)3mm隔片分开。风机在正常工作区域内运行时,叶轮进口的气流较均匀地从进气室沿轴向流入,失速探头之间的压力差等于或略大于零。图中的P为两测压管的压力差。
  当风机的工作点落在旋转脱流区,叶轮前的气流除了轴向流动之外,还有脱流区流道阻塞成气流所形成的圆周方向分量。于是,叶轮旋转时先遇到的测压孔,即隔片前的测压孔压力高,而隔片后的测压孔的气流压力低,产生了压力差。一般失速探头产生的压力差达245392Pa时报警。风机的流量越小,失速探头的压差越大,如图5中的BCD段曲线。.当差压达到设定值时,失速探头发信报警,提醒运行人员进行干预消除危险工况。
 
  失速探头装好以后,通过调试予以标定,调整探头中心线的角度,使测压管在风机正常运转的差压为最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击,加入能环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31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07-10-9 17: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吧,要收那么多钱,都不够用的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7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8-6-12 1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那么多钱,谁能告诉我怎样多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6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8-8-16 19: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台升压风机出厂时都会随机带有风机的特性曲线,根据风机的特性曲线查风机的失速点。
请注意:如果是动叶调整风机的话特性曲线是一曲线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39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8-9-17 23: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了,好文毕竟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35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9-3-24 1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贵,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35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9-4-4 08: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贵了
虽然很好,下不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98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7-9 14: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见过的最贵的资料了,楼主也适当奉献下嘛!:0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听众

106

回帖

18

积分

中级

积分
18
发表于 2009-7-16 15: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那么多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58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7-17 13: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贵了吧?: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3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7-21 16: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看不了啊

注册了怎么看不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160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09-7-30 1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层 kv6711 的帖子

只需下少量几个图片就行了!
lz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听众

414

回帖

11

积分

中级

积分
11
发表于 2009-8-14 10: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贵了,新手买不起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24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10-5-28 1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掉钱眼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5-12 08:21 , Processed in 0.0659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