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1120|回复: 2

[施工管理] 南京地铁工地箱梁支架坍塌7人被埋获救

[复制链接]

69

听众

90

回帖

18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88
发表于 2008-11-10 22: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铁箱梁支架坍塌埋7人

    昨天(11月9日)下午5点半左右,位于江宁区龙眠大道的地铁一号线南延线第15标段发生箱梁支架坍塌事故,7名工人被大量支架及沙袋压在下面,经过各相关部门奋力抢救,7名工人被先后救出,均不同程度受伤。昨晚9点10分左右,最后一名被埋的工人被抬出工地,生命垂危。

    搜救犬寻找幸存者

    昨晚6点20分左右,记者赶到事故现场,第15标段第12至13墩之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高10米左右。

    脚手架中间有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坍塌区域,10多个抢救人员正在施救。现场散落着大量巨大的沙袋,周围的脚手架严重变形,不少有小孩胳膊粗的钢管被拧成了麻花状。

    很快,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两名工人。其中一人腿部被垮塌的钢管卡住,动弹不得。消防官兵固定该工人附近的钢管后,利用切割工具,切割掉卡住他大腿的钢管,并于晚上6点25分左右,成功将其救出。

    先后有6名民工获救,但救援人员得知废墟下还有一人。经过对废墟的认真清理,救援人员始终没有发现最后一名被埋的民工。很快,2只搜救犬赶到了现场,加入到搜救队伍中。

    晚上8点多,搜救人员终于确定了被埋者的位置,但由于脚手架之间全是土,加上脚手架大都严重变形,给救援带来了很大不便。

    时间就是生命,救援人员有的用铁锹铲土,有的用手撕开挂在脚手架上的巨型沙袋,将袋中的沙土往外转移。终于,到晚上9点10分左右,最后一名民工从土堆中被救了出来,此时距事故发生已近4个小时。这名民工已经一动也不动,浑身冰冷,很快被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

  路过民工舍命救人

    李师傅目睹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他回忆,下午5点半左右,他和三个工友收工回驻地,路过正在施工的地铁高架时,两台大型机器正往地铁支架上吊沙袋。十多米高的钢管支架上,七八个工人正忙活着。“我看到他们吊了三个沙袋过来,第四个沙袋刚放下,网状的钢管支架就往两边崩塌了,已经压在支架平顶上的十多个沙袋直往下掉。”李师傅说,很快支架坍塌成了一个漏斗形,中间部分支架已彻底被压垮了。

    “当时我看到好几个工人跟着沙袋跌落下去,很快被沙袋和钢管压住了。”李师傅说,他赶紧报警并和工友奔了过去。待坍塌的支架没大的动静后,才敢上去救人。

    一名工人自己从一堆乱钢管和沙袋中爬了出来。“他跌下来时,正好垮塌下来的钢管临时支撑起来,形成了一个空当,才没被压住。”李师傅说,这名工人右肘部被擦伤,侥幸逃过一劫。

    随后,李师傅和其他赶来的工人一起,又在一大堆乱钢管中发现了四人,其中三人几乎靠在一起,好在所在位置空间较大,上面的沙袋不多,支撑的钢管还承受得起。“支架完全变形了,还有不少沙袋悬挂在尚未倒下的支架上,弄不好就会压坏钢管掉下来。”李师傅说,他们也知道危险,但为了救人冒险也值得。

    在李师傅的带领下,下午5点40分左右,这三名被困工人被救了出来。其中一人腿部骨折,其他两人身上多处擦伤。

    荷载过重酿成事故

    地铁一号线南延线第15标段正处于箱梁支架试压中,有关人士称,这些脚手架是用来为高架箱梁浇筑做准备的,目前正在试压,也就是用巨大的沙袋测试脚手架是否承受得住压力。当时工人们正在将沙袋放上去,但因为沙袋过重,把脚手架压塌了。

    至于脚手架过重的原因,有关人士解释,沙袋里装的大多是红土,近两天下雨,沙袋中的红土存水后重量增大,施工方仍按原有试压标准将沙袋放在脚手架上,超过了脚手架的承重范围,酿成了事故。

    经初步调查,事发标段由江宁润华建设公司承建。目前,公安、安监等部门正对事故做进一步调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击,加入能环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211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8-11-11 09: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惨,我就在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87

回帖

62

积分

中级

积分
62
发表于 2008-11-12 17: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故调查结果,可否请楼主追踪,提共给大伙学习,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5-4 03:10 , Processed in 0.0852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