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2597|回复: 8

[钙基湿法] 关于脱硫投标中的校核S含量大家是怎么应对的

[复制链接]

2

听众

502

回帖

46

积分

中级

积分
46
发表于 2009-11-11 19: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的脱硫工程由于电厂煤质未定,经常在招标中增加部分余量要求
对于这个问题,实在是很令人头疼
例如业主往往这样规定:设计SO2含量为2000mg/Nm3,在SO2含量增加20%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应不小于95%
我想请问各位设计的人们,在这样情况下如何选取设计点呢?
如果是按2000mg/Nm3设计,很可能无法达到2400mg/Nm3的效率要求
如果按2400mg/Nm3设计,投资自然就上去了
这种情况大家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如果是简单的只增加循环浆液量,那这样浆液停留时间就会降低,对设计点并没有好处,如果把浆池加大,校核工况出现的机会又不多,不经济。

我个人的观点,建议电厂最好把设计点明确好,不要有这样模棱两可的提法。否则大家对这个问题理解的不一样,负责任的公司投标价格高,反而中不了,胆大的公司做的经济,但是却把问题留到后期运行期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听众

330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发表于 2009-11-12 07: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负责任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物料平衡计算和设备选型时,应该按\"SO2含量增加20%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应不小于95%\"进行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9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13 20: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应该按照增加20%设计,然后在投标时严正声明并提醒评委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听众

131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发表于 2009-11-13 23: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按照2400的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听众

58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11-19 17: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增加循环浆液量,浆液停留时间会降低,但是你设计的时候应该已经考虑浆池容积为所有循环泵全开时的情况了,一般是根据烟气含硫量循环泵两运一备或者三运一备(我们设计点一般都定位所有循环泵全开时的极限情况,这时已经考虑到超20%二氧化硫浓度的情况了)其实我觉得这方面主要跟脱硫剂制备和石膏处理设施的投资关系比较大而和脱硫塔关系不是很大。而脱硫剂制备设备和石膏处理设备一般都按两台75%容量设计,一般富裕系数都比较大,脱硫剂储仓和石膏堆料间容量变化产生的费用对分系统总投资来说很少,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多考虑,按你的正常设计程序走就可以了。当然,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不能差太多,前段时间我们一个湿法可研报告审查的时候就因为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含硫量差太多(设计2.0%;校核2.5%)而被要求重新核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3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11-4-29 2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按2400mg/Nm3设计,事实上可以核算下2000mg/Nm3时是否可以关停一层喷淋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9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11-6-23 2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听众

235

回帖

224

积分

高级

积分
224
发表于 2011-9-2 14: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是同意楼主的观点:“如果按2400mg/Nm3设计,投资自然就上去了。”总价摆在那里,谁愿意按2400mg/Nm3设计[s:34],自然大部分是按2000mg/Nm3设计了,电厂又倒霉了,稍微负责的就可能按2200mg/Nm3设计,就已经很不错了[s:34][s:34][s: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9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11-9-27 09: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症结,矛盾,如果按照大得设计可能会被出局,如果按小得设计风险有太大,这也是中国特色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5-3 00:19 , Processed in 0.0554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