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1414|回复: 8

[SCR脱硝] 扯个淡,大家说说哥本哈根吧,觉得这出戏太精彩了。。

[复制链接]

1

听众

25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9-12-19 02:2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写的大戏,有兴趣的看看,版主请饶命。。。不过我想知道这个会议的结果对脱硝有影响没有呢?



最近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cop15。作为全球生活最安逸的城市,和俺们公司的隔壁的的城市,全球新能源电力和风力发电的典范,选择在哥本哈根召开本届大会是挺好的。不过,直到现在,大会还是没有达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协议,大会被延迟,甚至要延迟到周末。而经历了大会开初的拉锯战之后,终于在最后的阶段达到了高潮,印度的单位GDP降耗20%,发展中国家巴西要拿钱出来资助穷国,中国可以进一步的“披露”如何减排,而最新的消息,欧盟要减排30%,希望中国和美国做出进一步的举动。

这是一场大戏,一场100多位全球国家领导人参加的大戏,一场大戏中的大戏。机智和阴谋在这里无限的放大,利益的纠结在这里无限的综合,进一步,退一步,试探,妥协,谈判,再妥协,再谈判。孙子兵法所云:兵者,诈也!

首先,减排不仅仅是减排二氧化碳那么简单,涉及到经济转型,涉及到国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问题,再加上发展中国家不掌握核心技术,要做出减排的举动还得向发达国家购买技术,所以,里面深层次的东西怎是我等之辈所能想象的。



这场大会的变化过程委实让人感慨。从开会前的邮件泄密,到第一阶段,“丹麦草案”传出



我宁可相信“丹麦草案”只是一个试探,试探发展中国家能承受怎样的结果。结果发展中国家顶过了这关,联手抵制,同时,也针对性的提出“北京草案”针锋相对,最后让这个草案胎死腹中。

然后,发达国家分离离间发展中国家,并成功利用小岛国家和极其贫穷国家分别对环境的敏感和对金钱的渴望离间了改群体出了77国集团和中国的联盟。明是独自喊口号,其实应该是发达国家对其私下做了“交易”。然后让这些国家和发达国家一起,联手对付中国和印度巴西等,其实枪口指向最多的还是对准了中国。

中国的应对,中国的应对还是不错的。中国声明,他们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民也是要吃饭的,同时,资助的资金应该首先给予这些国家—也不说自己不要。



中国的应对,稍微平息了处处对自己都不利的局势,大会重新进入了新一轮的平衡的局面。不过在这个时候,大会主席辞职,丹麦首相上台。我相信这里面水也不浅,据说前大会主席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一些。然后大会主席重新开始试探,试图再次提出所谓的“丹麦协议”,然后再次抵制,不了了之。



最后两天的时候,美国的希拉里再次大放阙词,从金开始到2020年,一年1000亿美金,不过呢,不说美国提供多少,也不说怎么提供,然后放出来再次向中国施加压力。让中国“裸奔”,中国减排的透明化。



中国的应对,我相信中国这次做了巨大的工作提前准备,网上报道是八部委研讨,我想岂止那是八部委,还有巨大的时间思考这里面的对策。所以这次的对策也是较为妥当的,中国说,愿意进一步的披露如何减排,但还是不说行。这为温总理最终出来说话奠立了基础。

然后,温总理在倒数第二天开始行动了。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小岛国家领导会面。我记得在和丹麦首相会面时,温总理面带微笑,而丹麦首相则是面带阴霾,其对温还是很礼貌,说中国了巨大贡献诸如此类。中国和基础四国之间的协调,也让最后一天发展中国家集体发力奠立了基础。



然后就是最后一天,大战太刺激了。温总理见了奥巴马之流,然后心里有有底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奥巴马之流再次显示无赖手段,和欧盟几个国家去开小会,迟到两个小时,oh my god,当我读大三啊上课爱上不上啊,迟到两个小时,我靠,查韦斯同学再次显示了个性,提前离场表示抗议。然后奥巴马的演讲平淡如水,却无水之美,对自己无要求,对中国以nice的语调提了要求。而温总理则是有理有据的讲了做了什么,过去二十年,单位GDP降耗46%,未来12年和加上过去的4年,单位GDP降耗40-45%,在讲中国具体情况,人那么多,咋办嘛,然后讲,不管别人怎么做,为了地球未来,为了承担责任,中国铁定要减排那么多!这句话太帅了,帅得掉渣。而巴西的卢拉也很帅,说没关系,为了达成更进一步的协议,我们巴西不差钱,拿钱出来,oK,印度总理也施加了压力。



不得不说,欧盟也是老手,最后出场的讲了我们要减排30%了,重新把球踢给了美国和中国。不过鉴于温总理之前漂亮的: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都要减排和奥巴马的打酱油行为,中国无疑占到了一个better’s situation。 美国可能还是准备不足,特别是欧盟最后这一招有点狠。

这场大戏太精彩太精彩了。大会已经延期了,还未确定周末是否继续谈。我相信,参与了这场大会的岂止这些领袖们,各个国家的相关部分,智囊团,比如美国的“兰德”公司之类的智库,还有环保人士,等等等等,各种利益的纠结,利益,利益该如何平衡。这里面,完全没有了礼义廉耻道德风尚,只有两个字,利益。利益而盟,利益而散,可悲却又是如此的真实。

静等大戏的新一轮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56

回帖

16

积分

中级

积分
16
发表于 2009-12-19 14: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在削减碳排放量方面,中国的技术不行。

在低碳技术方面,中国的发明创造领域做得不够好。
环境危机的根本,在于缺失高精尖环保技术装备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56

回帖

16

积分

中级

积分
16
发表于 2009-12-19 14: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有限,资源有限,承受环境污染的能力有限,何以实现理想中的物质极大丰富?惟有发明创造!何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发展?惟有构建发明创造时代,统领低碳经济发展。
环境危机的根本,在于缺失高精尖环保技术装备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502

回帖

46

积分

中级

积分
46
发表于 2009-12-20 12: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
俺也一直关注呢,这场气候大会就是一场政治大戏啊
各方的争论都是立足于自己的利益,跟菜市场讨价还价基本也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中国代表团那个苏伟副团长还闹了个笑话,数学没学好

温总理在大会上讲的话倒是铿锵有力
不过大家都是环保行业的对中国的环保现状应该都清楚吧
为了不让温总理的话再次成为获奖感言
大家还是尽自己的力为祖国做贡献吧
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36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发表于 2009-12-20 14: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的技术实在是不行啊.不过不知道华能的那个效益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502

回帖

46

积分

中级

积分
46
发表于 2009-12-20 19: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三联《数字》栏目的格式描述这次哥本哈根谈判,只要列出下面6个数字就可以了:

5%-《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是2008-2012年承诺期期间减排5%;
25-40%-“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简称IPCC,也就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那个科学家组织)2007年时提出,要想把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C以内,发达国家必须在2020年减排25-40%;
20%-欧盟提出2020年的减排目标是20%;
17%-美国提出2020年的减排目标是17%;
40-45%-中国提出2020年减排目标是40-45%;
2015年-IPCC主席在本次大会上提出,要想把升温幅度控制在2-2.4°C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15年达到顶峰,然后迅速下降。

以上这6个数字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对于一个不太关心全球气候变化的人来说,他会得出以下印象:欧盟不达标,美国更不达标,中国一枝独秀,IPCC异想天开。我有不少朋友就是这么想的。

要想明白这6个数字的真正含义,必须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

欧盟的说法是:我们已经比《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提高了一大块了。但它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尊重IPCC的意见,至少减排25%。

美国的说法是:我们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但一上来就提出17%的目标,够可以的了。但这个数字的基准线是2005年,不是《京都议定书》和欧盟共同采用的1990年。美国200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已经升高了15%,所以这个17%如果换算成欧盟的基准年,就只有4%左右。

中国的减排数字,不是绝对减排量,而是单位GDP的减排量。基准年不是1990年,而是2005年。如果假设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8%的话,那么中国到2020年的GDP大约是2005年的3.14倍。于是,减排45%就变成了增排70%。如果按照1990年的基准计算,这个数字就会更高。(详细的分析在这里可以找到。)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中国的数字不是承诺,只是内部愿望,不接受任何来自外部的监督。

相比之下,IPCC的数字是根据气候变化对地球产生的危害来计算的,2°C是地球不至于发生严重灾难的最低要求。你也许认为2°C微不足道,但这是指地球365天每天都比平均值高2°C,而且北半球以及陆地的升温幅度可能还要更高些,所以说,2°C是个很严重的数字了。

IPCC提出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是根据气候模型推算出来的数据。显然,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中国都没有达标,地球升温2°C指日可待。

这次哥本哈根谈判,谈的就是这6个数字而已。但数字只是谈判桌上的符号,背后的细节非常复杂,外行是很难明白的。据我观察,目前中国媒体关于这次谈判的报道全都一边倒,只报道中方观点,缺乏国际视角和科学视角。这样的报道引用的数字都是对的,但对数字的解释会因立场的不同而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比如,我看到这样一篇报道,说美国虽然不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却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搞人海战术,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如果换个记者,也可以这样写:美国虽然不是缔约国,但却仍然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说明美奥巴马政府非常重视气候变化,对待谈判的态度非常严肃。这两个说法,基于同样的数据和事实,却能给读者留下完全相反的印象。怎么样,你明白了记者的厉害了吧?

读者喜欢数字,记者喜欢数字游戏。读者一不小心就被记者玩死了。所以我觉得,要想了解一件事的真正含义,不能光看数字,还要了解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来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我们慢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56

回帖

16

积分

中级

积分
16
发表于 2009-12-23 16: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底,低碳时代玩的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靠的是技术人员,低碳技术人员的经济地位决定低碳技术发言权。没有低碳技术人员站在政治家背后,只能是这样了。
政治家尽力了。有一份的尊重,有一份的无奈!
政治家把力所能及和力有所不能及的事情都做了。
世界不不仅仅是政治家们的!
惟愿政治家们由此能够明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给技术人员搭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
环境危机的根本,在于缺失高精尖环保技术装备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502

回帖

46

积分

中级

积分
46
发表于 2009-12-23 21: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受到关注总是好事
大家的钱途又多了一份光明
不过中国的环境问题却不令人乐观啊
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91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10-1-18 10: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5 07:09 , Processed in 0.0455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