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2167|回复: 3

[其他技术] “三塔合一”的技术及海勒间接空冷系统介绍

[复制链接]

94

听众

220

回帖

175

积分

高级

积分
175
发表于 2013-6-5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00MW燃煤发电机组采用“三塔合一”的技术研究

1三塔合一的概念
燃煤发电厂的“三塔合一”是将火电厂烟囱、冷却塔和脱硫吸收塔“三塔合一”,利用冷却塔排放烟气,将脱硫吸收塔、浆液循环泵、氧化风机、排浆泵等设备布置在冷却塔内的燃煤发电厂系统优化布置技术。
2三塔合一的系统布置
2.1  间接空冷系统
由于脱硫吸收塔及其它的一些设备布置在冷却塔内,因此机组一般采用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汽轮机排汽以水为中间介质,将排汽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分两次进行:一次为蒸汽与冷却水之间在表面式凝汽器中换热;一次为冷却水和空气在空冷塔里换热。系统流程为:汽机排汽进入凝汽器,与流经凝汽器管束内的冷却水进行表面换热,蒸汽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并凝结为凝结水。吸收热量的冷却水经循环水泵增压后输送至空冷塔内的空冷散热器,将热量释放到大气,空冷塔冷却水出水再回到汽机房凝汽器内作闭式循环。系统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间接空冷系统流程示意图

空冷塔塔体结构为自然通风、双曲线、钢筋混凝土塔身。为了增加空冷散热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空冷散热器采用带孔翅片板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管束成对布置组成冷却三角,并由碳钢短支腿支撑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围一周。在冷却塔的抽吸作用下,空气通过空冷散热器,将热量带走,散发在大气中。
为了方便换热器的换热量控制,冷三角被划分为几个冷却扇段,并在冷却三角外面安装有百叶窗。这样,通过百叶窗的开闭来控制通过散热器的空气量,进而调节闭式循环水的温度。也可以通过控制投入扇段的数量来控制冷却水的温度。冬天,为了防冻,一般要求循环冷却水冷端温度不低于15℃。夏季,为了保证空冷机组满发,除空冷系统设计适当的裕度外,还要定期对散热器外表面进行清洗保证良好的换热效果。炎热季节还可通过向散热器外表面喷水以保证冷却效果。
2.2烟气系统
锅炉烟气经过锅炉尾部受热面后进入脱硝装置,脱硝后烟气进入空气预热器,经空气预热器换热后进入电除尘,经除尘后净烟气通过引风机出口烟道经冷却塔下部进风口接入布置于冷却塔内的脱硫吸收塔。
2.3  脱硫系统
脱硫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湿法脱硫吸收塔集除尘、脱硫、氧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后,通过喷淋吸收区,喷淋吸收区布置有多层喷嘴,将浆液均匀地喷射于充有烟气的塔中。在吸收塔内,烟气自下向上流动,与高效雾化喷嘴喷出的自上而下很细的雾状脱硫浆液形成高效率的气液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烟气中SO2转换生成亚硫酸钙后汇入吸收塔下部循环浆池,烟气中的95%以上的SO2被去除。浆液循环泵将石灰石浆液、亚硫酸钙和石膏混合浆液送入喷嘴进行雾化。氧化风机向循环浆池内鼓入氧化空气,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循环浆池底部的石膏浆液通过石膏浆液排出泵打至石膏水力旋流站,从旋流器上部出来的溢流液返回吸收塔,下部浓度比较高的浆液脱水后形成石膏。经洗涤脱硫净化后的烟气为带液滴的湿烟气,在吸收塔上部出口段装有两级除雾器,湿烟气通过除雾器除去大部分液滴后通过吸收塔顶垂直烟道排放到冷却塔内。
3 保证机组稳定运行的措施
3.1提高脱硫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等级
引风机与脱硫增压风机合并,不设烟气旁路,脱硫系统与主机系统必须同步运行,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主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任何能够引起脱硫退出运行的因素,都会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塔内设备如浆液循环泵、氧化风机、浆液排出泵等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在选型、电源配置、考虑备用性等方面,应该提高其可靠性等级。含有油雾和灰尘的烟气通过脱硫系统后,会对石灰石浆液产生污染,浆液受到污染后,将使脱硫效果变差,如果浆液不能在线进行再生或者置换,就必须停机进行,因此设计脱硫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浆液受污染失效后的在线再生和置换问题。
延长事故烟温情况下,脱硫系统的运行时间,以减少脱硫系统故障退出运行的几率,从而减少脱硫系统对主机运行的影响。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一方面考虑尽量提高脱硫系统能够耐受的最高烟温,另一方面要考虑事故烟温下降低烟温的措施。
3.2提高除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等级
除尘器效率差或者除尘器退出运行,烟气中会含有较多的烟尘,将会使脱硫浆液受到污染,影响到脱硫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进而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选择电除尘设备时,要提高电除尘的安全稳定运行等级。在锅炉启动初期投油,或者锅炉燃烧不稳定需要投油助燃,这时烟尘中会含有一些油雾,在进行电除尘选型时,要考虑电除尘对油雾的耐受性。
3.3提高塔内设备耐高温的性能
冷却塔内,在夏季,其周围环境温度最高可达60℃左右,对相应塔内的仪表、设备及电气元件的耐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4提高脱硫装置对煤质的适应性
由于目前燃煤比较紧张,煤质不可能单一化,煤质差异性较大。因此要提高脱硫装置对煤质的适应性,减少脱硫装置故障率。
3.5塔上部的防腐
烟气从脱硫吸收塔顶部排出进入冷却塔,这股相对较细的烟气流柱被大量干燥空气流包裹,干燥的气流在具有腐蚀性的烟气和混凝土塔筒表面形成了保护层。在正常运转情况下,烟气流排放高度会远远高于冷却塔高度,塔筒受腐蚀、侵蚀的可能性很小。但在大风、雨水、潮湿和温度剧变等不利环境影响下,塔筒顶部可能受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及硫化物的侵蚀。为了更有效地降低湿烟气对塔筒壁的腐蚀破坏,在冷却塔上部高于吸收塔部分的内表面要求涂防护涂料。
4 与“三塔合一”有关的启动调试
4.1 启动调试的逻辑关系
由于锅炉烟气从引风机出口直接进入了脱硫吸收塔,并经吸收塔顶部排放到冷却塔内。因此在锅炉引风机试转前,脱硫吸收塔内的工作必须完成,冷却塔顶部的工作必须完成,为引风机的试运提供通道。
4.2 安装完成后的检查
安装完后的检查主要针对于安装的完整性、管道容器的打压试漏、设备及系统的清洁度、设备安装的正确性等。
对于间冷系统来说,安装完成后的水压试验十分重要。水压试验要检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检查,系统阀门的内漏。旁路阀门的内漏,会使循环冷却水不经过空冷换热器,降低冷却效果。冷却扇段的隔离阀内漏,在冬天会使退出运行的扇段进水,造成冷却管内结冰。另一方面要检查系统的外漏。由于间冷系统的内部容积较大,而且使用的是除盐水。目前600MW机组间冷系统的水容积大约是8000 m³,而单台机组除盐水的制水能力一般为60t/h。在机组试运阶段,凝结水系统、高低压给水系统、锅炉受热面、间冷系统等系统冲洗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除盐水,如果间冷系统有泄露,将会使机组的制水能力跟不上试运的要求,严重影响试运的进程。如果间冷系统的泄露率大于1%,将会使机组无法正常运行。
4.3 热控测点、阀门挡板的调试及检查验收试验
热控测点的调试主要是对测点元件进行校验,对接线检查、通电,对测点相关参数进行设定,使得测点能够在测量、控制系统中正常发挥作用。
阀门挡板的调试主要是对系统内的阀门挡板机械零位进行调整,对其执行机构接线检查、通电,连接挡板和执行机构后,进行力矩、限位的设定。
阀门挡板的验收检查试验是对阀门挡板进行就地及远方操作,检查其开度值与DCS开度的一致性,开关灵活性,开关方向正确性,全开、全关到位性,开度指示正确性。
4.4 冷态控制功能试验
冷态控制功能试验包括设备的连锁、顺控、保护试验等。连锁试验是通过模拟系统一些设备(例如阀门、挡板、信号等)动作引起系统另外设备的连锁动作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达到保护设备及系统的作用。顺控试验是验证设计的计算机顺序启停程序。保护试验是验证系统某些设备跳闸或者某些测量信号(油压、油温、轴承温度、线圈温度、风压、风温等)达到极限值状况下引起设备的保护动作,能否达到设计要求,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4.5 设备的试转
设备的试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机的单体试转。这个阶段电机与设备脱开,电机送电,就地点动电机,确认电机的旋转方向,如果转向错误,进行倒线纠正。在远方和就地启动电机,记录电机的启动电流、稳定运行电流、电机线圈温度等参数,测量电机的振动情况。电机试转合格后,连接电机与设备。然后系统充水进行水压试验,消除系统漏点。进行系统重力冲洗。冲洗水质合格后,系统进水至工作状态,投入系统的相关表计,试转设备,检测设备的振动、进出口压力、电流、线圈温度等有无异常。在试转过程中,对系统进行压力冲洗。设备运行正常,各参数稳定后,连续运行8个小时,完成设备的试转。
4.6 间冷系统的冲洗
间冷系统比较庞大,很多管道需要在现场施工,管道内的清洁度很难保证。管道内大的杂物会堵塞凝汽器及空冷换热器的管子。小杂物在管道内循环,加速了管道的磨损。灰尘在管道内沉积会影响到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因此间冷系统在试运初期的冲洗显得很重要。
4.7 系统联合试运
4.7.1 间冷系统的投运
在设备试转完成、系统冲洗完成后,系统全面放水,给间冷系统充水充氮,投入水位控制。开启间冷塔主环管旁路门,启动一台循环水泵,检查出口液控蝶阀联开正常,电流、振动、出口压力、轴承温度等正常。当进塔处的流量达到指定值,激活百叶窗控制。逐步加运第二、三台间冷循环泵并列运行及投入各扇段。扇段的投入通过打开扇段进出口阀门,关闭环路旁路阀门来实现。在循环水泵和扇段投入过程中,注意防止凝汽器超压及间冷循环泵过负荷。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检查监视凝汽器、水箱、间冷循环泵、扇段、百叶窗、间冷塔等设备的相关运行参数。
4.7.2 脱硫系统的投运
按照程序依次启动工艺水系统和除雾器系统向吸收塔注水,吸收塔注水至高水位后,试投热工控制系统、仪器仪表,作调整校验;吸收塔水位调试并投自动;按程序启动浆液循环泵及氧化风机试运行;按程序启动石膏排出泵运行;按程序启动吸收塔排水坑系统,并投自动;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调整各个设备及系统运行状态。
4.7.3 烟风系统的投运
脱硫系统投用正常后,依次启动空预器、引风机、送风机,完成烟风系统的启动。在烟风系统运行过程中,注意检查各设备运行状况,检查调整锅炉炉膛负压、引风机入口压力、引风机出口压力,脱硫塔入口压力、脱硫塔内部压力、脱硫塔出口压力,并投入炉膛压力自动调节。
4.7.4 系统的停运
各系统投运正常后,记录各系统的运行数据,依次停止烟风系统、脱硫系统、间冷系统。
4.8 锅炉点火初期系统的维护
在锅炉纯烧油或者油煤混烧(投粉量较少、投油量较多)阶段,锅炉的电除尘不能够投入,烟气的含尘量较多,而且还可能携带一定量的油雾,这些烟尘和油雾会对脱硫系统的浆液造成污染。因此在这个阶段,脱硫塔先不要进浆液,只是利用除雾器向脱硫塔喷水,等待脱硫塔液位能够维持循环泵连续运行时,启动浆液循环泵运行,起到给脱硫塔降温、洗涤烟气油雾和烟尘的效果。在锅炉负荷增大,投油较少,电除尘投入运行后,再给脱硫塔输送浆液(如果此时脱硫塔中的水较脏,可以换掉脱硫塔中的水,再进浆液)。
4.9 三塔合一间冷机组的整套启动调试
在整套试运阶段,随着负荷的增加,烟气量也跟着增加,引风机入口、出口,脱硫吸收塔入口、吸收塔内部、吸收塔出口等处的烟气压力温度也随着变化。在此过程中,要严密监视这些参数,如有超限报警的参数,要及时调整。
脱硫系统要进行吸收塔水位的调整,吸收塔补充水阀、除雾器冲洗程序、石灰石浆液进料阀等与液位相关的设备随着液位的变化会有一些连锁动作,这个阶段要关注这些动作,看其与设定动作值有没有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收塔内浆液的密度在发生着变化,运行中严密监视吸收塔浆液密度,当密度达到设定值时,将浆液及时排至石膏浆液缓冲箱。浆液的PH值的调整控制通过调整石灰石浆液供给量来控制。
随着负荷的增加,汽轮机排气量增加,通过循环水带走的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在负荷增加过程中,要严密监视循环水温度的变化,根据扇段出水温度和环境温度,及时开启百叶窗、增开循环水泵。根据间冷塔出口水温和主机负荷情况,及时投入其它扇段运行。
5“三塔合一”燃煤发电技术的优势
5.1节约用地
由于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节约了烟囱的用地。由于将脱硫吸收塔及脱硫的一些设备布置在冷却塔内,并且采用引风机与增压风机合并,脱硫的不需要GGH,脱硫没有旁路烟道,节约了脱硫占地。
5.2节约投资
在“三塔合一”燃煤发电技术中,没有烟囱,脱硫系统没有增压风机、没有GGH、没有脱硫旁路烟道,空冷系统中不需要风扇,因此大大节约了投资。
5.3节约用水
循环冷却水和凝结水分成两个独立系统,其水质可以按照各自水质标准和要求进行处理,系统便于操作。循环水系统完全处于封闭状态,系统没有水量损失。
5.4 节能降耗
间冷系统空气的流动散热,利用了烟气和热空气的热力性质,相对于直接空冷系统来说,不需要风扇来散热,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
5.5 减少污染
烟气具有显著的含热量,冷却塔强大的空气上升力可以把烟气从吸收塔的出口带到很高的空中,由此形成在弱风情况下冷却塔排放的烟气有明显的抬升。污染物地面浓度与烟气抬升后的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弱风条件下冷却塔排放相比烟囱排放而言地面浓度要小得多。在大风状况时,冷却塔排放烟气抬升高度可能低于烟囱排放烟气抬升高度。但在大风状况下,由于总背景适宜于污染物扩散,因而总体来说烟气通过冷却塔排放减少了地面的污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听众

220

回帖

175

积分

高级

积分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8: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勒间接空冷系统技术
5.1总体技术要求
5.1.1本工程采用混合式间接空冷系统。
5.1.2主要设计原则
(1)本工程两台机组配一座空冷塔。散热器采用散热效率高、产品成熟的福哥式散热器,不应选用正在试验的产品。散热器的污垢系数采用卖方技术标准,考虑厂址周围尘土脏污影响,卖方应提出保证散热器性能的措施。
此外,为减少系统清洗频次,空冷系统的设计已考虑厂址周围尘土脏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间冷塔采用自然通风冷却塔,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底部冷却散热器外侧直径不宜大于167m。但最终尺寸根据卖方设计确定,由于厂区总平面布置尺寸受限,卖方应给出在满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优化间冷塔的平面尺寸。
(3)循环泵、能量回收水轮机及其电机(水力机械组)布置在汽机房A排外毗屋内。
(4)室外循环水管埋地敷设。冷却系统循环水管将根据卖方的工程经验进行设计,管内设计水流速不应超过2.6m/s。DN≥500mm管道内防腐采用喷砂 和钝化防腐处理,DN<500mm采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洗,地下管道的外防腐采用环氧煤沥青加强防腐和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防腐(《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 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7-96)。
地上管道的外表面只采用油漆防腐。
(5)系统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如下任一种情况:
?        系统正常工作压力的1.25倍;
?        系统计算水锤压力;
?        水泵关闭水头;
?        卖方执行的技术标准。
系统试验压力按设计压力的1.5倍。
5.1.3卖方提供的空冷系统应是先进的、安全的、成熟的、高效的和功能完整的,应保证所提出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处于先进水平。
5.1.4卖方应根据本工程的厂区总平面布置条件和气象条件,进行各季节的风向、风速,特别是大风对空冷塔性能(热力和阻力)影响的分析研究,并对空冷塔现在布置位置作出评价。
5.1.5 删除
5.1.6卖方应考虑系统冬季防冻性能,尤其是散热器的防冻控制和系统的防冻措施,要求控制简单灵活可靠,可以适应冬季-32~0℃各种低温和不同的热负荷条件,确保散热器在任何情况下不发生冰冻损坏。
5.1.7电厂地处严寒且多尘地区,热交换器的材质应适应严寒、多尘环境,在各种工况性能设计时应考虑热交换器积尘土厚度的脏污影响。
5.1.8        删除
5.1.9给水系统采用启动电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方案,每台机组配1×30%电动给水泵+2×50%汽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的排汽进入对应的主机混合式间接空冷系统进行冷却。
5.1.10卖方应采用FEM(Finite Element Modeling)计算机模型软件进行大型冷却塔内空气阻力和空气动力场试验研究,内容包括:
        (1)大直径冷却塔空气分布及阻力影响;
        (2)塔内可能布置脱硫系统建构筑物、以及其它高度不超过6米的建构筑物;
        冷却塔抽力计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塔外周边建筑物的布置影响。
5.1.11  当烟气走旁路时,卖方应对脱硫系统排烟温度为120℃的运行情况给出书面意见。
5.1.12  删除
5.1.13  对于凝汽器的接口尺寸、外型尺寸及必要的运行参数、曲线,卖方应与汽轮机制造商进行进一步的配合、协商。
5.1.14  卖方应对空冷塔总平面布置、塔筒尺寸、塔型进行优化布置。
5.1.15        删除
5.1.16        卖方应对系统进行瞬变流水锤计算分析研究。
5.1.17        卖方在基本设计阶段提供循环水系统的补水水量及水质要求的说明。
5.1.18        删除
5.1.19        删除
5.2  主设备技术协议
5.2.1  空冷散热器
(1)卖方应推荐传热效率高、空气阻力小、性能先进、强度能满足安装、运行、维修、冲洗要求的冷却元件。
空冷散热器的实际运行性能应与卖方提供的相关空冷散热器的技术参数相一致。
(2)删除
(3)删除
(4)卖方应优化选择散热器管束的迎风面积及通过管束的迎风面的质量风速(kg/m2?s)。
(5)删除
(6)在各种运行条件下,要尽量保证散热器内每个基管内水流动顺畅、没有流动死区和气塞,每排管束内的温度、水流速相同。
(7)散热器管束应便于维护检修更换。当一片管束中仅有少量基管需要检修更换时,卖方应提供在不拆卸管束条件下经济方便的检修方案,详细的检修方案在运行维护手册中予以说明。
散热器结构应能够自由吸收热膨胀,其布置不应因为热膨胀或内部过压力等原因而产生过大的应力。
(8)散热器应保证平稳的冷空气流动。散热器的设计方式应便于安装、检查、维护、清洗以及拆卸,散热器应保证能够通过水的重力进行自动排水,停机时应能完全放空,其布置应便于循环水的有效回收。
(9)福哥型散热器翅形管应采用单一铝材料制作。
(10)散热器翅翅片管基管和翅片的壁厚应由卖方选择,但必须保证热交换器的安全、可靠。在所有的运行条件下,翅片管束不应产生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形,其翅片也不应有变形发生,翅片应有足够的强度,应能够承受高压水冲洗而不会遭受永久性的损伤变形。
(11) 翅片应具备良好的清洗性能,当清洗系统对翅片进行清洗时,不应对翅片造成损伤。
(12)散热器及其支撑结构应采取完善的防腐措施,其设计和材料选型按预计30年寿命期考虑,卖方应对冷却管束及其支撑结构采取防腐措施。
(13)为了避免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损坏管束或灰尘等进入散热器管,卖方应采取措施,对管束应采用可靠有效的封堵。
(14)在各种运行工况及有侧向风的条件下,整个系统和设备不应有危险的振动及共振发生。
(15)为了避免在冬季出现冻结情况,可采用电动百叶窗控制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防冻或其它防冻措施,但这时要保证机组的排烟环保要求。百叶窗应保证启闭灵活、关闭严密,可自动控制。
应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保证在冬季雨雪结冰天气条件下,百叶窗及控制执行机构不冻结、不卡涩、随时可以开闭自如。
5.2.2 直接接触喷射式凝汽器
本凝汽器与 300MW级亚临界、一次再热、两缸两排汽、凝汽式汽轮机配套,卖方所供凝汽器外型尺寸必须满足安装要求。
(1)凝汽器的设计工况,按照汽机额定工况(TMCR)设计,按照夏季(TRL)、VWO工况和VWO(3%补水)校核。
(2)凝汽器接收3.1.5条所述排汽、疏水和回水,并良好除氧,在规定的负荷运行范围内,凝汽器出口凝结水的含氧量符合4.2.5规定。
(3)凝汽器内设消能设施,凝汽器喉部的设备及管道应考虑防止汽流冲刷措施。低旁后凝汽器内减温减压器和水幕将作为减温减压装置。并提供该装置喷水系统及 其操作控制阀。当旁路系统投运时,低压缸排汽温度不超过其限定值80℃,应允许接受来自汽轮机低压旁路系统的蒸汽流量,并允许其热焓和压力波动±10%。
(4)凝汽器接收布置在凝汽器外的扩容器中的分离后的扩容蒸汽和疏水,疏水扩容器和相关管道以及支撑不在卖方的设计和供货范围。
(5)凝汽器及其支撑的设计按照现场的地震烈度,并考虑凝汽器总重(自重和水重)。凝汽器变形和应力应该最小化,确保各部件的密封性。
(6)为防止凝汽器喉部的变形传给汽轮机排汽缸及凝汽器壳体,凝汽器喉部须加装足够的纵向和横向用于加强喉部刚性的撑杆。
(7)凝汽器内部的轴封进汽和出汽管道以及相应膨胀措施由卖方提供,接口为凝汽器本体外100mm和低压缸接口处。
(8)每个凝汽器喉部应设有一台低压加热器(单独招标),加热器支撑及安装技术协调由卖方负责。
(9) 凝汽器主要接管应标明允许管道传递的反力、力矩及管道的最高工作压力,及其最危险的受力组合。如不能满足买方要求,则根据双方要求协商处理。并应提供所有接口的三向附加热位移值及其计算方法。
(10)低压缸与凝汽器的连接采用不锈钢弹性膨胀节方式,凝汽器采用一个固定支撑和4个弹性支撑。
(11) 删除
(12)所有地脚螺栓及安装附件(如果有)由卖方提供。
(13)热井应有足够的容积。凝结水出水口设置防涡流装置,并在该处设置滤网,应高出热井底部。
(14)噪声要求:在距设备周界水平方向1.0米处所测的噪声水平应不超过85分贝。
(15)设备外型及接口定位尺寸等应满足本工程的要求。
(16)锅炉启动分离器疏水的消能装置均布置在间冷喷射式凝汽器的喉部。
(17)机组疏水扩容器、事故疏水扩容器的排汽和疏水均排入喷射式间冷喷射式凝汽器,5、6、7段抽汽管道在间冷喷射式凝汽器内部的管道由卖方负责布置。卖方负责凝汽器内抽汽管及其附件的详细设计和供货,接口为凝汽器本体以外100mm。
(18)买方要求低压缸内5、6段抽汽各合并为一根单管自凝汽器引出,5段抽汽靠发电机侧,6段抽汽靠机头侧,卖方为所有安装于凝汽器喉部内抽汽管设置膨 胀节,并为这些抽汽管道和膨胀节装设不锈钢套管。在凝汽器颈部为7号低加提供除其本体支撑外的支撑。卖方为给水加热器装设不锈钢保护罩,不锈钢保护罩的设 计应与买方配合以避免对凝汽器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19)凝汽器的设计应根据卖方被证实的相关经验考虑所有设计因素以满足HEI标准防腐要求。
(20)寿命要求
凝汽器设计寿命应与机组寿命一致,即30年,凝汽器喷嘴和其机械部件均为免维护产品。
(21)凝汽器应将排汽缸与凝汽器中心线间热膨胀位移减至最小,并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其间连接方式,负载分配,安装程序等的专门设计,以保证汽轮机的轴向热位移附加于凝汽器的轴向力不损害凝汽器的安全运行。同时须保证凝汽器热位移及推力不影响汽轮机的安全运行。
(22)凝汽器喷嘴的布置和选型应能保证排汽和水膜充分混合、充分凝结排汽、减少端差。
流动者 (2010-9-05 10:53:23)
5.2.3循环水泵及水轮机组
(1)该系统由2台50%并联的水力机械组组成。每台水力机械组包含一台循环水循环泵、一台能量回收水轮机和一台驱动电动机。冷却水循环泵与水轮机、电动 机同轴连接。水力机械组布置在汽机房A外的毗间内,至回热系统的凝结水正常运行情况下通过凝结水增压泵从循环水泵出口管道接出,在夏季高温运行时候从能量 回收水轮机入口管接出。
(2)循环水泵的选型应考虑其特性曲线(Q—H曲线、Q-η曲线、Q-NPSH曲线)
(3)循环水泵在额定运行工况下,应使其运行效率接近最高效率点。
(4)系统高程布置应保证在各种工况下循环水泵不发生汽蚀。
(5)水轮机不但回收循环水剩余水头,还需调节系统总压力和凝汽器内喷嘴前的水压,保证形成微薄且均匀的垂直水膜,使循环水与排汽充分接触换热。
(6)循环水泵应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7)循环水泵、水轮机采用进口设备。
(8)删除
(9)水泵出口阀应选择两阶段关闭液控阀。
(10)水轮机导叶调节压力的控制精度为0.1mWG。
5.2.4充排水系统
空冷系统设充水及排水系统,由贮水箱、输水泵、充水管道和阀门等组成。水箱布置在空冷塔内地面以下,输水泵为潜水泵,布置在贮水箱内。
空冷塔内每个冷却段应能独立充水和排水,系统自动控制。
排水箱的容积应能存储系统内部所有冷却管束、地上管道中的水,并应设有通气管、爬梯等。
设四台可远程控制的输水泵,将排水箱的水输送到发电厂的冷凝水存储箱或循环水冷却系统。
贮水箱采用钢质水箱,并进行防腐。
5.2.5排气系统
        散热器设排气系统,每个扇段都有其自己的独立的排气系统,保证排气顺畅、系统压力稳定、每片管束的基管内流态和流速均匀一致、不出现流速低的死区。排气管与管束的连接应为柔性连接,并且可以从管束拆卸下来。
5.2.6补给水系统
        卖方应提供至凝汽器热井补水的接口。
5.2.7散热器清洗系统
(1)卖方应为空冷塔提供一套水清洗系统,包括清洗泵及电动机、带喷嘴和管道的机架。
(2)散热器清洗应采用成熟可行的清洗方式。清洗泵布置在冷却塔内,清洗水用环管输送。
(3)卖方提供清洗设备应保证有效可靠,应能够将冷却器清洗干净,清洗后的冷却散热器性能应能达到全新冷却器的性能。
(4)该系统应该能够在散热器正常运行和停运时对散热器进行清洗。
(5)冷却散热器清洗系统应该操作简单。
(6)清洗装置的远方控制器,至少包括冲洗水泵的启、停按钮和冲洗泵故障报警。
(7)删除
(8)卖方应提供运行调试说明书及清洗系统的运行技术参数,如在水泵入口和出口处的压力、流量、水质和建议的各季度清洗频次等。
(9)卖方应考虑清洗系统的冬季防冻问题。
5.2.8起吊设备
        卖方向买方提供技术数据以选择循环水泵房内的起吊设备。
        卖方应提供空冷塔内热交换器冷却三角形结构的组装、检修需要专门的工具、起重横梁或者其他装备。具体见专用工具清单。
5.2.9管道、阀门及附件
(1)管道和阀门的选用等级及工作参数应能适应全部运行工况,并符合相关标准。
(2)所有管道间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管道端口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定,管道及所有金属件外表面均需进行防腐处理,根据需要在管道上采用支架、吊架、弹簧吊架等。根据有关标准考虑人员安全和系统防冻方面的情况,决定是否对管道进行保温。
(3)管道系统的设计和布置,应该尽量减小水侧的压力损失
(4)在需要对轴向力或侧向力进行补偿地方应使用膨胀节以避免管道系统承受不必要的应力。
5.2.10保温和防腐蚀
(1)保温
A.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应进行保温或设置防烫伤设施:
a.需要防过度散热、防冻、防结露的设备和管道。
b.由于运行的原因不需要保温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但其外表面温度超过50℃,需要防止引起人员烫伤的部位。
B.需要防止人员烫伤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设施。
a.距地面或工作平台高度小于2500mm。
b.靠操作平台距离小于750mm。
c.人员容易进入的区域。
d.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设置隔离装置。
不停留昨日,不幻想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68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13-6-5 09: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此计甚妙  但 设计 设备选型 安装 都得经得住考验  否则日后检修 就得大费周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听众

158

回帖

7

积分

初级

积分
7
发表于 2013-6-7 15: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塔合一,是中电投先例吗?运行情况怎么样?目前正在做着烟冷塔合一一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5-2 03:02 , Processed in 0.0925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