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极板与极线短路。 2.绝缘子内壁冷凝结露,造成高压对地短路。 3.阴极振打的绝缘轴破碎,造成对地短路。 4.高压电缆或电缆终端接头击穿短路。 5.灰斗内积灰过多,粉尘堆积至阴极框架。 6.极线断线,断线头靠近收尘极。 | 1.清除短路杂物或剪去折断的极线。 2.擦抹绝缘子或提高大梁内温度。 3.修复损坏的绝缘轴或更换之。 4.更换损坏的电缆或电缆接头。 5.清除灰斗内的积灰。 6.剪去折断的极线线头。 |
| 二次工作电流正常或偏大,二次电压升至较低电压便发生闪络 | 1.两极间的距离局部变小。2.有杂物挂在收尘极板或极线上。 3.保温箱或绝缘室温度不够,绝缘子内壁受潮漏电。 4.电晕极振打装置绝缘轴受潮积灰造成漏电。 5.保温箱内出现正压,湿度较大的烟气从电晕极支撑管向外排出。 6.电缆击穿或漏电。 | 1.调整极间距。 2.清除杂物。 3.擦抹绝缘子或提高大梁内的温度。 4.提高大梁内温度。 5.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正压或增加一个热风装置,鼓入热风。 6.更换电缆。 |
| | 1.收尘极积灰过多。 2.收尘极或电晕极的振打装置未开或失灵。 3.电晕线肥大放电不良。 4.烟气中粉尘浓度过大,出现电晕闭塞。 | 1.清除积灰。 2.检查并修复振打装置。 3.分析肥大原因,采取措施。 4.改进工艺流程,降低烟气的粉尘浓度。 |
| | 1.毫安表并联的电容损坏,造成短路。 2.变压器至毫安表连接导线在某处接地。 3.毫安表本身指针卡住。 | |
| | 1.电晕线折断,其残留断处受风吹摆动。 2.烟气湿度过小,造成粉尘比电阻值上升。 3.电晕极支撑绝缘管对地绝缘不够,产生沿面放电。 | 1.剪去破损电晕线。 2.通知工艺人员,进行适当处理。 3.处理放电的部位,应提高加热温度。 |
| | 1.气流分布板孔眼被堵。 2.壳体、灰斗的挡风板脱落,气流发生短路。 3.靠出口处的排灰装置严重漏风。 | 1.检查气流分布板的振打装置是否失灵。 2.检查挡风板,并作适当处理。 3.加强排灰装置的密闭性。 |
| 一次电压、二次电流偏小。一次电流偏大很多,上升快,与二次电流上升不成比例 | | 做开路试验,一次侧有电流出现,即变压器内部有器件损坏,偏励磁产生或短路.需吊芯维修,更换元器件. |
| 电压上升,电流没有出来,到正常运行时电压则开始下降,电流才出来且上升很快 | 温度太高粉尘的比电阻太高,造成反电晕; (2)煤质及工艺操作不良 | 1.电厂一般改善煤质及工艺,使煤充分燃烧,提高振打频率 |
| | | |
| 一、二次电流达到额定值时,一次电压在280~330V,二次电压在40~50KV,无闪络 | 粉尘浓度低,电场近似空载; 高压电缆与终端头严重泄漏; | |
| 一、二次电流,一次电压正常不动,二次电压指示摆动或停电后还有较高指示 | | |
| | 电场以外放电,如隔离开关、高压电缆及阻尼电阻等放电; 电控柜火花率没有调整好; 前电场的振打时间周期不合格; 抽头调整不当; | 处理放电部位 调整火花率电位器及置自动状态 调整振打周期 停炉后,进电场观察检查,消除放电异常部位 通知值长,调整工艺善,改善烟气条件 调整抽头位置 |
| 阳极板热膨胀不畅造成电场短路或拉弧,运行参数下降,极板变形弯曲。在烟气温度过高时容易发生,有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表现出来 | 烟气温度偏离设计值很大; 发现膨胀间隙不够用现场切割时,由于施工条件差,切割深度不一致,现场发现少数新投运的电除尘器,在投运的电除尘器,在烟气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逐渐显露出热膨胀不畅迹象,说明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膨胀间隙在变小。 | 膨胀间隙的大小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异常出现的最高烟乞温度,力求避免现场处理; 时从工艺及质量控制上要重视膨胀间隙的大小符合设计要求(实际中容易忽略),极板排导向杆与导向板的相对位置要准确 万一需现场处理要彻底,侧边要磨平,但要避免开口无过大、过深,使烟气局部短路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
极板排移位,沿烟气垂直方向位移,使异极间距改变,空载电压下降,沿烟气平行方向位移,影响电场放电的均 | 极板排定位焊接及定位挡析板焊接强度不够,造成脱焊后位移,造成偏移。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