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楼主: lwzh

[钙基干法] 关于NID与循环流化床工艺的争论

[复制链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1、NID的设计原理与循环流化床不一样,流化床是采用文丘里来加剧喉部烟气流速从而达到和灰充分混合以达到降温目的,而NID是将这一步骤合理的分为混合和降温脱硫两步。这样就克服了克服了其他喷嘴内置式半干法活化反应塔中经常出现的粘壁、喷嘴堵塞、喷嘴寿命短等问题。混合后湿度在3%左右的大量混合灰具有很大的蒸发表面,通过流化风和烟道负压引入反应器烟道后,水分蒸发很快,因烟气温度的下降及湿度的增加,减慢吸收剂表面饱和水分的蒸发,增加吸收剂表面平衡水分的停留时间,这对提高脱硫效率是非常有利的,可使烟气中的SOX等酸性气体分子更易在吸收剂的表面冷凝、吸着,并离子化;其次,由于循环灰中颗粒间的剧烈摩擦,使得被钙盐硬壳所包埋的未反应的部分吸收剂重新裸露出来继续参加反应(表面更新作用),又因吸收剂是不断循环的,故吸收剂的有效利用率是很高的,平均有效的Ca/S达到30~36左右,这就确保了能达到85%以上的脱硫效率。关于钙硫比的问题说多了就没意思了,目前的中国的情况,投标的时候,钙硫比一家比一家写的低。由于NID的钙硫比与生石灰的活性关系很大,而大陆的生石灰达到技术要求的很少,故中国的NID钙硫比偏高。当脱硫率80-85的时候,保证1.2左右,而到90%的时候,应该在1.2-1.4的样子,循环流化床的钙硫比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2、“当烟气温度降低时,一部分来不及得到有效蒸发的、过湿的灰进入到后续的布袋除尘器,容易造成布袋除尘器发生糊袋”,这句话简直就是贻笑大方,如果17楼认为4%-5%的灰的湿度就能造成布袋糊袋的话,那我可以大胆的推测17楼是营销出身。这点我就不说了,实际上NID的灰的湿度控制在2%,也有不少项目控制在4%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3、第三项也有不少不敢苟同。A现在单个矩形反应器的处理量已经达到了40万左右,30万过低。我感觉不超过40万为佳,超过40万后,对于循环灰进入反应器后的断面平均分布有影响。B “由于不对称,每个反应器阻力不一样“,这句话实属17楼完全没有领会老毛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多个反应器的问题,在实际的控制中会采取控制手段来保持反应器之间的阻力大致相同,现在国内的NID最多4个反应器烟道。对烧结机的项目NID估计不会涉足,如果不改变工艺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4、“不断掉灰”也是一面之词,在NID运行中部分大颗粒的灰会落入弯头中 是对的。在目前的NID设计中,反应器底部的灰大多已不采用气力输送的形式,除非业主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5、当反应器数量多时,维护量较大的问题客观存在。消化器而言,对它的控制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更多的时候是电厂运行人员的问题。电厂本身对脱硫的不重视,导致运行人员脱硫技术水平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3的补充,“每个反应器对应一个 消化增湿器,系统复杂”试问混合增湿消化一体化简单还是,单独设置石灰消化系统,并用输送的形式输送至料仓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为什么网上质疑NID的人很多,本人以为乃是利益之所驱。目前NID属于阿尔斯通专利,中国的引进公司最多三家,而中国搞循环流化床的公司是遍地开花。如果NID在中国大获成功的话,我相信很多脱硫公司日子也难过了。
   其实我们中国人就不要讨论NID与循环流化床的利弊了,都是老外的东西,讨论个什么劲啊。他们各有优缺点,也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完全否定一项技术是不全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18楼之说,什么叫控制温度不好,导致布袋超温,难道烟气超温是NID造成的,18楼之言可笑之极,不足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4 12: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搞人身攻击的意思,只是看到18楼所说之话,实在生气。冒犯之处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8-9-4 15: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热闹

几乎一边倒啊 ,屁股决定脑袋,一点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4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8-9-13 12: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凯迪哪有投向阿尔斯通?

为什么这么说?
凯迪也只是蓝天在干NID吧?引进时是为了让蓝天上市,有所谓技术,但又不能与其环保脱硫部分的湿法.CFB争做吧,所以干脆再找种技术.多而杂一向不是他们的特点么?可不能以此来说NID他们认为好过CFB吧?再说了,引进了NID是哪年的事,之后他们又做了那么多CFB项目,这就是最好证明啊.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有点这种想法找个退路,也不能说这技术因此就的确是不好于那技术吧?这么相信他们的判断?那大家还在这潜水讨论干吗?
说的不对的,敬请各位指出!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听众

218

回帖

38

积分

中级

积分
38
发表于 2008-9-15 21: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lq421 于 2007-9-9 21:07 发表
NID脱硫反应接触时间为1S,CFB为5-7S,所以CFB脱硫效率较高。CFB最大应用在300MW,而NID最大为250MW。NID采用模块化设计,对于大烟气量需多个脱硫塔,而CFB只采用一个塔。当采用电除尘器做脱硫除尘器时,两者均采用空 ...


对于大烟气量需多个脱硫塔,而CFB也可采用多个塔,国内已有工程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04

回帖

30

积分

中级

积分
30
发表于 2008-9-16 19: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CFB采用多个塔,国内工程实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7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9-4-1 1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NID Vs CFB

个人认为NID和CFB-FGD的另外一个区别在于石灰的消化,NID采用了在线消化技术,消化的石灰直接参与反应,没有中间的储存等过程,与CFB的中间储仓相比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石灰的活性的发挥。另外,CFB直接在烟道内喷水降温,水分的蒸发过程较慢,还存在腐蚀及喷水不均后灰结块的问题。虽然NID很少在〉300MW机组上应用,但试想现在国内有几个300MW以上的机组希望采用干法脱硫的,在这个市场还是湿法脱硫为主的。所以不同的技术针对不同的市场,龙净一直强调自己的塔可以做到很大有什么意义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35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9-4-1 14: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Nid均匀布料很难,大机组只能增加模块数,所以大机组情况下投资成倍增加
CFB说是应用较大机组了,只有循环烟道也许可以减缓塌床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听众

65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9-4-3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lq421 于 2008-9-16 19:34 发表
CFB采用多个塔,国内工程实例?




韩峰电厂,660MW机组就是采用1炉2塔的设计,现在已经投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4: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目前来看,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半干法还是NID 与循环流化床的竞争。但NID的运行和石灰的活性关系很大,有的时候NID中的消化器经常会出现消化温度上不去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4: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石灰活性不好,则钙硫比得不到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听众

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5-6 1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CFB系统中的喷水量可以靠烟温控制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2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6-26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脱硫工艺想长期稳定运行难度都非常大,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4 18:01 , Processed in 0.0709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