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楼主: lwzh

[钙基干法] 关于NID与循环流化床工艺的争论

[复制链接]

1

听众

25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9-8-25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有说,NID 的反应时间是1s,我接触过广西平果铝和广西华莹铝厂的脱硫运行方面的技术负责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很形象:1s,连裤子都脱不下来,还脱什么硫。支持NID 的,如果有兴趣,可以到上面两个厂去看看,他们的NID宝贝是不是在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8-25 15: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兄弟,没那么夸张吧。NID的反应时间是1s没错,但1s也不可能全部反应的啊,还要通过循环的啊。经过多次的循环才能达到脱硫效率啊。如果石灰进去后不循环的话,肯定脱不了硫的。广西苹果铝厂我去过,我去的时候很好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1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9-16 13: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学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9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09-10-9 14: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干法脱硫的反应其实是一个气液反应或者是固液反应,循环灰中喷水后,在吸收剂颗粒的表面形成液膜,然后和烟气中的SO2气体发生反应,主要看循环灰中喷的水分的均匀性,几乎所有的反应都是在循环灰中的水分没有蒸发完之间完成的,所以说,烟气温度越低,越靠近露点温度,脱硫效率越好,如果是气固反应,会有90%以上的效率吗?所以随着加入到反应塔里面的循环灰中水份的蒸发后,就算他们继续不断地接触,无论是多少长的停留时间,还会有多少反应产生呢!可以做个实验,CFB和NID都不加水,看他们的脱硫效率是多大的区别,CFB和NID同样是操作在70度和80度之间,水分的蒸发时间是相同的,所以CFB和NID的脱硫效率都相差无几的,不考虑钙硫比,可以达到95%以上,或者更高,环保局测量时,经常有出现无法测出SO2浓度的现象。关键是看露点的温度,露点温度越低,反应时间相应越长,但是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 42# ycs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9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09-10-9 14: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在运行主要看业主的情况,一种技术,一个做脱硫的单位,肯定有运行好的项目,也有运行不好的项目,您不经过考证,武断地说一种的优劣性,不科学! 42# ycs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2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0-12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有说,NID 的反应时间是1s,我接触过广西平果铝和广西华莹铝厂的脱硫运行方面的技术负责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很形象:1s,连裤子都脱不下来,还脱什么硫。支持NID 的,如果有兴趣,可以到上面两个厂去看看,他们 ...
ycshi 发表于 2009-8-25 11:13

两个电厂实际情况:
1、平果项目有循环流化床的,也有NID的,用NID的配置是NID+ESP,说句实话,脱硫基本能用,主要是ESP排放超标,现在一般都用FF了。
2、华银铝业是因为金融危机,铝卖不出,锅炉负荷低、运行状况差,2台NID都能运行,而三台循环流化床的据说布袋都已经烂的差不多了。
这两个地方本人都去过,所说的都属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1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11-6 2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者反应原理不一样,NID塔内是层流的,反应时间只需1s左右;而CFB是紊流的,反应时间需3s~5s。个人认为在小炉子上,NID更具优势,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投资省。不过如果自己没法设计增湿器,全部外购比消化器还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6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11-9 0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NID实际也在吸收CFB的优点,比如文丘里反应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9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10-1-8 13: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zxz1124


    NID有严格的反应出口温度控制,再说再怎么超温也不会比原烟气的温度高吧???湿度5%????那估计是没加水的湿度!!!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2

回帖

12

积分

中级

积分
12
发表于 2010-1-20 11: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NID的消化混合器国内有生产厂家吗?个人感觉难点还在这个地方,不知对不对,还有lwzh兄咋开了头,不收场了,呵呵,要善始善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NID的三大件,浙江某大型环保公司已经全部自产了。而且在在很多项目上得到了应用,效果很好,不逊于进口设备请广大业主放心使用。  
    本讨论贴是鄙人07年所发,蒙各位大侠垂爱,回帖已达数十之多,希望该帖子可以伴随大家的成长。必要时候 我会将本帖所有观点,总结一下,回馈大家的厚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9

回帖

14

积分

中级

积分
14
发表于 2010-5-4 1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ycshi


    NID脱硫反应的时间绝对是很短的,包括CFB,甚至比一秒时间还要短,到底是多少的反应时间,我无从考证过,那为什么这么低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半干法中都要喷水的吧,就是为了脱硫反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反应环境,因为干的吸收剂和SO2气体是不会产生反应的(在半干法调试中做过实验,在不喷水的情况下进行循环物料循环,检查气流分布情况),几乎没有脱硫效率,所以要对循环灰进行喷水增湿,使其表面离子化,促进烟气中的酸性气体和吸收剂进行反应,当循环灰中的水随着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蒸发后,脱硫反应就是很少发生,甚至停止了,所以说脱硫的反应时间就是加入到烟气中的水的蒸发时间,水蒸发完了后就算是烟气在怎么停留,请问还会有多少反应产生吗?CFB的脱硫塔内径比较大,烟气停留时间比较长,我倒是认为不是因为要增加SO2和吸收剂的反应时间,而是为了多了增湿水对循环灰的增湿时间,如果NID算上循环灰的增湿时间,那整个停留时间有10多秒了,因为循环灰的增湿过程需要10秒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听众

121

回帖

28

积分

中级

积分
28
发表于 2010-5-13 14: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NID在反应时间和灰循环时间上还是有区别的,Ca/S还是CFB要理想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3

回帖

0

积分

中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11-2-16 0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应该相信你们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3-16 12: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akeep 的帖子

你的话 是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2: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家都去做脱销了,脱硫没人关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14-6-26 14: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lwzh 发表于 2013-4-18 12:25
现在大家都去做脱销了,脱硫没人关注了。

现在大家脱硝也不做,脱硫也不做,每天都打打酱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听众

65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14-7-31 16: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CFD龙净还在做,每年也差不多有近10亿的合同,NID还有人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3: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净确实还可以的,去过一两个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31

回帖

13

积分

中级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8 13: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NID大容量的锅炉不适合,反应器数量需要太多。适合135MW以下,75t以上的锅炉。不过现在都要求so2 50mg以下了,都上湿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5-2 04:28 , Processed in 0.0562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