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楼主: dhitx

[SCR脱硝] 国产催化剂

[复制链接]

1

听众

154

回帖

6

积分

初级

积分
6
发表于 2008-12-2 05: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让人困惑,
    “”严格意义上将,真正是国产化的只有凯特瑞、瑞基。龙源、源达是License许可“
设备进口,原料进口,技术进口,只有工人是国产。

如果不严格的说,那该有多少家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2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发表于 2008-12-2 08: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赞成楼上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9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2-2 08: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ook 于 2008-12-2 05:01 发表
楼上说得让人困惑,
    “”严格意义上将,真正是国产化的只有凯特瑞、瑞基。龙源、源达是License许可“
设备进口,原料进口,技术进口,只有工人是国产。

如果不严格的说,那该有多少家呢?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瑞基是所谓江湖左道,剑走偏锋,没有正宗的引进,但是最后说不定结果还挺好的,以成果论英雄。凯特瑞是把德国一个公司整个儿端,你看他的那个商标都是拿来的,原来那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所有技术买断,包含低尘催化剂还有钛白粉技术,所以他有信心。这两个公司具有核心竞争力。

而龙源、源达这条路是最正宗的引进技术,但是却是局部技术,而不是全部,二次开发能力缺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2-2 08: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gshan 于 2008-12-2 08:22 发表


我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瑞基是所谓江湖左道,剑走偏锋,没有正宗的引进,但是最后说不定结果还挺好的,以成果论英雄。凯特瑞是把德国一个公司整个儿端,你看他的那个商标都是拿来的,原来那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所 ...



请问 lingshan  不具备二次开发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你是怎么看的?
阁下的意见,我不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8-12-2 0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催化剂技术这个东西,首先就是工艺,这个需要经验的,说深就没底,说浅,抄袭可以很成功。

其次就是针对项目的设计。催化剂厂的人,往往对SCR系统设计不大懂,因此,有些方案出的比较离谱。所以在方案的沟通上,花了很多时间。相对来说,名门大派,出问题的机会比较少。我也不好说谁谁谁出过什么问题,下来有机会大家可以交流。

技术上的高低,往往不是大是大非问题,而是很多的琐碎的细节。

所有的技术加起来,比不上价格这一因素。由于没有引进费用,所以如果瑞基技术能过关,自然技术经济性可能做到国内最好。东方如果引进费用不摊薄的话,技术经济性则比瑞基应该可以更好。

最后,所有的技术和价格加起来,都比不上裙带关系。有了价格较为优惠的合同,什么都不成为问题了。

结论就是,大家其实没有什么好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2-2 0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ikee2008 于 2008-12-2 09:23 发表
催化剂技术这个东西,首先就是工艺,这个需要经验的,说深就没底,说浅,抄袭可以很成功。

其次就是针对项目的设计。催化剂厂的人,往往对SCR系统设计不大懂,因此,有些方案出的比较离谱。所以在方案的沟通上,花 ...


呵呵 在关系面前技术算什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8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8-12-5 16: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脱硝催化剂早日国产化:0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9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2-9 08: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conglin970410 于 2008-12-5 16:47 发表
期待脱硝催化剂早日国产化:056


应该说,国产的催化剂目前只有东锅。如果我估计没有错的话:隆源估计看明年一季度,瑞吉看二季度,源达三季度,拇指四季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听众

94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2-11 1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有土法,洋有洋道。引进最大的弱点就是得完全按照国外的原料,工艺。这样很快就可以做出产品,但往往是如果你想改变工艺或原料,那就麻烦了。比如说挤出的改变,干燥的调整,这些引进的就不能很快适应,我想这个问题已经投产的公司心里最清楚。土法虽在前期可能慢些,但一旦形成工艺就是你想怎么变化就怎么变化了(不过这仅对专业的才行)。温州的设备和大拇指的成型设备,5年前就用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5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8-12-11 14: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谁能介绍下大拇指的情况?前面有人说现在处于停滞状态,能具体表表吗?
瑞基确实有了一年的订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5

回帖

7

积分

初级

积分
7
发表于 2008-12-11 15: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拇指应该是刚把和触媒化成刚刚把技术转让协议弄完时间不长,我想在应该是在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阶段吧,真正的试生产应该在明年。如果不顺利的话,投产要到年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9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2-17 15: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gshan 于 2008-12-9 08:36 发表


应该说,国产的催化剂目前只有东锅。如果我估计没有错的话:隆源估计看明年一季度,瑞吉看二季度,源达三季度,拇指四季度。


呵呵。我说的就是2009年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54

回帖

6

积分

初级

积分
6
发表于 2008-12-19 14: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讲 脱销催化剂的配方已不是秘密了,对含硫量与耐磨性要作些调整而已。成型设备也应用了好几十年了。但是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花大价钱买现成,其实只要10%的钱就可以培养出自已的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140

回帖

44

积分

中级

积分
44
发表于 2009-1-3 21: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国内催化剂的发展,摆脱给国外打工的局面
快乐越分享越多! http://www.eppbbs.com/?fromuid=42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8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9-1-4 1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ufang 于 2008-12-11 15:06 发表
大拇指应该是刚把和触媒化成刚刚把技术转让协议弄完时间不长,我想在应该是在设备的选型和采购阶段吧,真正的试生产应该在明年。如果不顺利的话,投产要到年底了

对大拇指的情况很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2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7 17: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脱硝催化剂本身来讲毕竟只是一个化工产品,和工程设计没什么关系。
单纯的license或者照搬生产线,短期内按照规格和生产操作进行生产没有问题,长期来讲如果要对产品作任何的调整,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如果要想长期进行催化剂这个市场,建立有能力的研究团队是必需的。
千万不能成为类似代工工厂.....
买license再配合真正的研发,这应该现在欧美公司20年的做法。
很难相信这么多搞工程的公司会真正运营好化工厂
不过,没点电力销售背景的谁也不敢保证能卖的出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9-1-7 17: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催化剂的不懂脱硝,或者做脱硝的不懂催化剂,特别是二者接口方面的东西,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我的感觉里面,大约有1/3的催化剂方案,都是有缺陷的,有些甚至是致命的。也许是因为无知,也许是故意忽悠SCR集成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5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9-1-7 18: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rda 于 2009-1-7 17:31 发表
脱硝催化剂本身来讲毕竟只是一个化工产品,和工程设计没什么关系。
单纯的license或者照搬生产线,短期内按照规格和生产操作进行生产没有问题,长期来讲如果要对产品作任何的调整,就会发生很多的问题。
如果要想长 ...


  我现在从事的就是催化剂行业,不过不是脱硝的。
总体说来,我们行业的催化剂基本上都抄袭国外的。国外的催化剂领先我们估计有二十年。
没办法啊,这部分研发需要很多积累,需要长的时间,需要许多金钱。更需要耐心啊。国内一年不出产品行,三年不出拉出去直接砍了。但他们更耐得住寂寞。。。整体科研体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3-23 17: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裂的问题最头疼,不知是料的问题还是干燥的问题。解决开裂等于基本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8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9-3-24 20: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开裂简直头疼死了,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吧,但是就是摸不到头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3 16:19 , Processed in 0.0405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